当前时间:
 

怀念伍炯老师

2014-12-23 作者:姜舟斌 来源: 浏览次数:0

怀念伍炯老师
危和明
我校89岁的伍炯老师生前独住在所任教校区内的一间公改房里,今年上半年去逝了。去年,发现胃癌住院,他不想让子女牵挂和担心,委托他最信得过的好友说:“如果我的子女打电话问及我为什么不接电话,你就告诉他们我出去玩了。”得病前期,他走得动时,自己拄着拐杖,前往医院就诊。后来体力不支,就坐三轮车去。
伍老师是湖北人,“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三反”、“五反”时被错误地打成现行反革命,直至八十年代得以昭雪。伍老师被劳动改造和管制了二十七年,失去了二十七年的人身自由,也耽误了二十七年的青春。伍老师妻离子散。他有两个亲生子女,却失去了抚养孩子的权力。几度婚姻,命运多舛。第二任妻子带着子女嫁给了他。这个世界可能使他饮恨,但他却始终没有埋怨过这个世界。他像是烛光,半生摇曳在风中,更像是一个纯真涉世不深腼腆的姑娘,想必要悄悄地逃离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当生命的最后,他不得不躺倒在病床上,还是坚定地对朋友说:“你还是不要告诉我的子女,也不要打扰学校。归天的时候,我会自己穿好衣服。也不必为我举行葬礼,只烦托你把我送到火葬场火化,再悄悄地把我的骨灰安放在墓地里。”伍老师一生勤勉,从不乱花一分钱,穿得朴素,吃得简单。伍老师晚年,除了退休工资,家徒四壁。有人说他是苦行僧,生不害人,死也不想烦人。生前他为自己选好了墓地,把毕生积攒的1万2千元钱交给好友打理自己的后事。
伍炯老师走得很超然,很洒脱。临走时,伍老师把手一挥,告别了这个世界。这是伍老师生前最后一个动作。我想,这是他向依偎在病榻前的亲朋好友以及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一个飞吻——存世前最潇洒的一个动作。
伍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八十年代平反后才得以走上余江一中初中数学教学岗位。他有且仅有担任一届班主任的经历,一生并没留下什么丰功伟绩。但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几年里,每逢过年过节,都有学生带着衣物礼品前来探望他。有人说,伍老师一生命运坎坷,一生知足,能这样也非常值。
他担任过班主任的那个班有58位学生。他生前曾风趣地说过:“我叫伍炯,59与伍炯谐音,我就是这个班的第59号。”当有学生得知伍老师去逝的噩耗,第一时间在QQ空间里发布了吊唁“59号”的讣告。一个来了,两个来了……第47个来了……,一一赶到了“59号”的家中。学生瞻仰“59号”的遗容,无不潸然泪下。
伍炯老师一生无过,半世潦倒,半生惨淡。学生们决意要出资为“59号”操办丧事——让一生坎坷的“59号”也风光一回。
当有人问及伍老师的学生,你们对伍老师为什么这样好。他的学生回答说:“不是我们对伍老师好,而是伍老师曾经对我们好。他就像是我们的亲生父亲。”“他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好,对我们都如同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星期六,学校布置了大扫除的任务,学生全把这件事忘到脑后了,等大家想起来了,回教室,伍老师早已把教室打扫的窗明几净。后来,学生提起这件事。伍老师说:“那时,你们还是初一的学生,年纪小,教学楼又高,我担心你们擦窗子抹玻璃会摔下去。”对学生关心,对生命敬畏,伍老师赢得了学生对他一生的敬重。
伍老师出殡那一天,正是余江实验初中(原余江一中校区)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子女来了,他的生前好友、领导来了,他的学生们来了。如此操办丧事,虽然有违伍炯老师的初衷,但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操办丧事的工作人员一如老师生前对待他们一样对待校区内的学生,选择在课间休息间隙发丧。他们说:老师心中有我们,我们心中也应该有老师。大家这样安排是大家对伍老师最好的告慰,是我们能送给伍老师最高的一个礼遇。
那一天,送葬的队伍刚走出校区,19部小车,花圈花篮摆得像龙蛇阵一样,蜿蜒在哀乐声中缓缓前行。路旁的人们都默默地肃然起敬:“伍炯老师,人善自古,一路走好,天堂幸福!”
上一页:科学楼 下一页:我的北大之梦